第(2/3)页 作为一个中东人,哈立德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要穿传统服饰,他这次很“低调”。 茂密但短齐的胡渣,得体裁剪的衣装,以及亿点点背后豪车的加持,哈立德老帅哥的气场还是很强的。 复大校门口,并未有横幅欢迎,只是有几位老师在等待。 一位老师上前,用阿拉伯语说道:“欢迎来到复大,哈立德先生。” 毕竟是百年名校,有会小语种的老师并不奇怪,不过这却让哈立德很惊喜,笑了笑道:“您的口音很纯正。” 嗯.他说谎了 今天他是来参观“复大太阳能研究所”的,理论上这种投资不需要他亲自来,但毕竟是新能源领域,又是周先生属意的项目,自然要更认真一点。 这也是他这趟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,结束后就会启程返回阿连酋。 当然,非要说的话,他对下午去“开明智能”参观更感兴趣。 “请这边跟我来。” 上午的时候,他在复大老师的带领下,参观了一下“复大太阳能”研究所。 有惊喜,也有意外 惊喜的地方在于,他所带来的技术人员判断,研究所现阶段的进度,远远超出外界的预计。 理由是: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身,似乎已经研究的相当透彻,大量的研究人员,是在进行的是“横向拓展”的研究。 比如配套的电力技术、工程技术、工艺简化技术. 这说明“钙钛矿”路线,已经不是单纯的“实验室技术”了,而是在快速迈向“实用技术”。 和以往那些打水漂的研究所、公司,完全不一样。 而意外的地方在于“复大太阳能研究所”,比想象中的要精简,几十号人,小半层楼,没有那种高大上的“高科技感”。 甚至感觉组建没多久的样子甚至没有一栋独立的办公楼。 离开之前,哈立德和研究所的所长会晤了一下,这位也是复大化院的院长。 赵院长还是很拎得清的,没有因为一亿美元的巨额赞助,就显得过于急切,朝着友好合作的方向,但也公对公的把事情说清楚。 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畅、愉快的。 出了校园,哈立德并未上车离开,而是拐了几步路,来到了智能大厦。 此时尚是白天,“智能夜景”尚未启动,也不是饭点,“天空之桥”也没有工作,从外表看,智能大厦看起来普普通通.没有哈立德想象的那么惊艳。 甘媛带着几个人,在一楼大厅门口等候着,老帅哥笑容满面的去握了握手:“甘女士,又见面了。” 英文交流甘媛并不怵,最多就是口音没那么标准,不过开明智能也不太看重这些。 甘媛笑道:“欢迎,智能大厦有一套专门的‘参观程序’,我带您一起走走。” 这套流程已经固定下来了,每半个月就会有一次对复大学生的“开放日”,所以也不再需要王涛这样的技术人员控制,甘媛直接拍了拍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