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想到了什么,转头对身后的十多人说道:“这次工作中都要说普通话,别忘求喽!” “要得!我们记得牢塞!” 拎了行李,这伙人朝外走去,王德很快看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,靠了过去。 举牌子的是个陌生人,正准备打招呼,那人抬了抬墨镜。 “瑞哥!嫩个亲自来接?!” 周瑞比了一个嘘的手势,然后才和王德拥抱了一下:“你面子大呗。” 这些人都是他“个人魅力”号召来的,来接一下也不过分。 蓉飞这次支持力度可谓是顶格了,第一批来的虽然只有14人,但都是最优秀的一线工程师,不少都是从歼二零产线上抽调出来的。 尤其是王德,现在已经是歼二零项目里祖师爷一般的存在,是绝对的核心人物,能被外派参与一个成果明显不会属于“蓉飞”自己的项目,显然是周瑞的面子更大。 而且之后蓉飞还能继续支援优秀的航空工程师或者研究人员,上不封顶。 王德背后,不少人也认出了这位周教主,心情颇为激动,他们中许多都是“鲲鹏”时期在周瑞手下工作过的,现在一个个也有了长足的长进。 周瑞和几人一一握了手,他没有超忆症,有些确实记得不是很清楚,毕竟当时手下几百号人。 不过有个叫“陈海山”挺熟悉的,当初在“绘图室”,画图经常一次过,得到语音播报的奖励。 周瑞让王德先陪自己待一会儿,其他人随着自家工作人员,先去停车场坐大巴。 两人并肩站着,周瑞说道:“还有一个朋友比你们晚15分钟落地,差不多也该出来了。” 王德好奇道:“我见过么?” 周瑞:“邱力勋,有印象么?。” 王德眼睛一亮,他记得。 当初“造船厂五十勇士”也有王德,大决战的时候邱力勋是“涡轮组组长”,自己还在他手下来着。 王德笑了笑道:“你们都是院士,显得我好弱啊。” 周瑞瞥了这家伙一眼:“你好好努力,未来也整一个不就好了?” 王德距离院士确实还比较遥远,年龄是一方面,缺乏一个属于自己的“成果”也是一方面。 无论“威龙”还是“鲲鹏”,虽然他居功甚伟,但也都不是最主要的角色。 不过他曾经只是“特级工程师”,现在还是“研究员”,说明路子已经走宽了,从纯工程走向了工程研发,未来只要能厚积薄发,院士并非不可能。 到时候,也算是一门三院士了。 什么门?周家门。 过了十几分钟,穿着老干部套装的邱力勋走了出来,他的背后同样有不少人,都是603所的骨干。 汇合众人后,周瑞带着王德、邱力勋坐上了自己的车,其他人则坐大巴。 车上,周瑞说道:“航天局的人昨天就到了,再加上我自己公司的,基本人员就算到齐了,中午吃个便饭,下午我们开个技术研讨会。” 邱力勋和王德都不意外,周总办事向来快。 中午大家在太仓的酒店吃了个饭,下午就进入了万户基地了。 对于大名鼎鼎的“全球第一航天基地”,所有人都充满了好奇,一般一座工业建筑是否先进,光看外观是看不出来的,技术含量都在内部。 但万户基地不一样,哪怕只是从大门走入,都会被那巨大的“智能塔”和候鸟般的无人机群震慑住。 再加上路上一辆辆没人却在自行行驶的载具,众人感觉和走进了科幻片一样。 其实无论蓉飞、还是“603所”,都接受过开明智能的智能化改造,因此才能产量节节高。 但他们大多只针对“生产环节”进行“半智能改造”,距离万户基地这样的“全环节、全智能改造”,还差了不少距离。 第(2/3)页